2019年11月13日,“设计产业化战略观:设计融入产业,产业赋能创业”主题讲座于澳门太阳集团城welcome综二105报告厅开讲。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博士生导师、武汉市创业天使导师郑刚强教授为设计专业学生和全校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讲座。郑刚强教授主要围绕设计产业化战略观而展开,分析将设计融入其他产业和以设计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本次讲座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创业的动力,拓宽了学生对设计以及创业的认知,引起了在场师生对设计产业化的思考与共鸣。
讲座回顾
1、设计与其它产业的的深度融合
郑刚强教授从设计者的角度,提出了三个视角:
1. 宇宙视角:万物如微尘,设计者需具备宏观战略思维!
2. 价值视角:时空虽无限,人类的创新创造自有其意义!
3. 时间视角:历史一瞬间,设计者应掌握万物发展规律!
近年来,社会飞速发展。时代巨变,产业界、教育界以及政府机构均面临现实性难题,如产业陈旧、教育固化、产教脱节等问题。阐述了在人类文明呈现加速度发展的背景下,企业跟上了时代的脚步则发展,反之淘汰;国内外的教育模式也亟需创新求变,推动产学融合。这里郑教授指出解决问题的核心在于“创”——创新、创业、创造、创未来。至于如何去“创”,教授则认为是“设计驱动产业,产业赋能创业”。即“设计+产业+创业孵化”推进政产学研升级,解决社会发展痛点。而这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还是设计创新发展的方向。此外,郑教授还认为应将设计与产业融合,就是将设计思维融入到其他产业。并且觉得做设计战略去整合资源才是真正的顶级设计。
那么,如何将“专业、产业、创业”进行协同推进呢?教授认为有三种途径:
一,突破专业界限:将专业教育突破升级为学科与行业教育。教授举例说到,在企业运营与创业活动中,单一的专业知识无法应对复杂的现实环境。设计者不能只掌握单一的专业技能,而应该具备驾驭本学科领域多专业方向的能力;
二、击穿学科屏障:面向产业发展需求,进行交叉学科研究与创新。在这里郑教授提出了一个模型,那就是当今社会每个领域的专业人才越来越多,想进入顶尖水平的层级则竞争非常激烈。但是若将自己的专业与其他跨学科专业相结合,那么就很容易打造自身独有的竞争力。这里郑教授告诫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不应只埋头学习单一的专业,应该同时涉猎其他专业领域。这样在以后就业时个人价值就容易凸显出来。具备多角度思维能力,创业也更容易规避风险。
三、打破教育壁垒:把学校教育融入行业社会发展中。认为在当今时代,国内外高校都应该“打开大门”并拆除心中的“围墙”,面向真实的世界推进产学融合。
2、引入资源,赋能创业
郑教授以“船舶、高端装备、文化产品”等系列产品为案例,结合自身多年来所涉及的领域和取得的成就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一番交流。
一、以设计创新链推动企业升级
以“产品创新+品牌塑造”推动企业高增长,并结合三个高增长企业案例进行说明。这些企业以文化艺术设计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通全产业链,在几年时间实现产值从百万级向亿级的跨越式增长。
二、以“设计产业化+产业孵化”打造企业平台
1、岗位型创业:以创业之心干好本质岗位,可尝试企业内部双创;
2、参与型创业:可发挥专业技术优势联合创业,成为技术合伙人;
3、主导型创业:能力强者可依托项目组建创业团队进行市场实战。
在场学生积极与郑刚强教授进行了互动。此外,郑教授还通过微信与公司师生建立了联系,鼓励同学们多多交流学习。
Q1:刚才您的讲座提到了把设计创业融入教学,请问如何推进呢?
答:可以尝试把教室当作工作室,运用多种方法引入实战项目,多进行实地考察,面向现实市场与真实的世界进行设计创新训练。
Q2:作为在校大学生,不论是学设计专业的还是学其他专业的,应如何提升战略思维?
答:可以尝试组织或参与创业团队,在项目实战中历练一下。就可体验到全局思维的重要性,并能够获得能力与素质的全面提升。特别是经历一些挫折与失败,将会收获更大。当然,应该在创业导师指导下尽量规避一些无谓的风险。
Q3:我是北斗学院的学生,想问一下”设计对当今社会有多大影响力”?
答:我认为专业技术层面的设计对社会的影响力,实际上远低于设计者的自我判断与认知。无论是设计行业还是其它行业,都不能高估本专业对社会影响。应客观认识到任何学科专业,只有在宏观战略思维指导下上升到产业层级,才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讲座之余,郑教授还与公司经理助理徐明明老师、梁季老师、数字媒体艺术系刘冠南老师、陈菁老师以及产品设计系张梦老师、刘思晴老师进行了交流。针对民办高校设计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郑教授认为:
1. 设计学类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特征,高校教学应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紧密结合,可通过企业项目合作、引入实战型导师、参与竞赛竞标等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设计水平。
2. 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尽快专业入门。优先掌握基本方法与内在规律,然后再逐步提升。同时结合市场与项目需求进行交叉学科的学习。